服務熱線
18613981349
砝碼建標技術報告是建立標準砝碼裝置的核心技術文檔,需結合以下結構及要求完成:
一、報告核心內容
建立目的
明確量值傳遞需求,如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、保障工礦企業量值溯源準確性等。
需說明覆蓋的砝碼等級范圍(如F1、F2、M1等級)及服務對象。
工作原理與設備組成
采用替代法(如ABBA循環雙次替代法)或直接測量法,通過標準砝碼與天平/質量比較儀完成量值傳遞。
標準裝置通常包含:
主標準器:高一等級的標準砝碼(如F1等級砝碼);
配套設備:高精度天平或質量比較儀(靈敏度需滿足要求)。
技術指標
明確標準砝碼的測量范圍(如1mg-20kg)、不確定度/準確度等級(如F1級擴展不確定度≤0.03mg)。
配套設備的重復性(如≤2mg)、靈敏度等技術參數需列明。
環境條件
溫度:波動范圍≤2℃/4h,建議控制在(20±5)℃;
濕度:相對濕度≤65%,波動≤10%/4h。
二、技術難點與要求
不確定度評定
需建立數學模型,分析來源(如標準砝碼誤差、天平示值誤差、空氣浮力修正等),并計算合成不確定度。
(考慮天平靈敏度修正)。
重復性與穩定性考核
重復性:連續測量同一樣本(如10kg砝碼)10次,計算標準差并滿足≤1/3最大允許誤差。
穩定性:定期(如每年)對標準裝置進行量值比對,數據波動需符合規程要求。
人員要求
操作人員需熟悉JJG 99《砝碼》檢定規程,掌握天平操作、數據修約及不確定度分析方法。
三、報告編寫流程
前期準備
收集標準器及配套設備的檢定證書、技術說明書;
確認實驗室環境條件符合規程要求。
數據采集與分析
完成重復性、穩定性試驗,記錄原始數據;
編制量值溯源框圖,明確上下級標準關系(如F1→F2→M1)。
報告審核
由技術負責人審核數學模型、不確定度評定邏輯及數據有效性;
需附設備照片、檢定證書復印件等佐證材料。
四、常見問題
數據修約不規范:測量結果需按JJF 1059要求保留有效數字,避免過度修約。
通過上述結構化內容,可系統完成砝碼建標技術報告,確保量值傳遞的準確性與合規性。
下一篇:砝碼鑄造工藝的未來發展趨勢預測